前言:

社會學家的任務,在於描述個人之外有一種外在的、集體的、具有強制性的力量,而這種力量置外於生理的基因、心理機制,有它特別的運作邏輯,我們稱這種力量叫做「社會」。我的老師姚人多,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說明方式:「社會是一種外在於你、大於你,又控制著你的東西」,「有一種黑暗力量,會使一群不認識的人做出一樣的事情」(為什麼你們坐在這間教室裡?難道是事先約好的嗎?在座有多少人點了柯文哲的「王八蛋」留言讚?),這是至今我聽過最為精簡的描述,很適合高中生以及大一剛接觸社會學的學生學習。高一公民課本的內容,主要是社會學的研究成果構成,參雜部分心理學、精神分析,以及人類學,因此我認為,在高中第一堂課介紹社會學是什麼?有它的必要性,而我打算循著姚人多對社會的解說,來發展相對應的課程內容。

文章標籤

羊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本文為筆者所做,2016年6月24日刊登於遠見雜誌Urschool平台。原文連結 https://www.gvm.com.tw/webonly_content_9754.html

分享人: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三年級/張翊

文章標籤

羊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剛考上研究所,正對自己的學術生涯充滿了想像。想要精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、想要擁有左派的世界觀,也想要參與學校內的文化鬥爭,書寫屬於學生參與校務的歷史。雖然我有修讀教育學程,但專業學分距離畢業還有很長一段距離,我一直以為,當老師會是三五年後的事情。

老師對我而言是一個很特別的職業,從國中開始,我就沒有想過從事教職以外的人生選項,一方面是家庭因素,出身在教師世家的我,耳濡目染之下對教育現場的種種充滿了熟悉,而大學的時候,又遇到了許多位充滿熱忱的老師,他們視教育為一種社會實踐,深信教育不是政策的工具,而是一個具有自主性的場域。我認為,教育就是一種政治行動,我們不該獨立,反而應該投入,從教室的課程槓桿出大的社會關懷。Micheal  Apple作為一個批判教育學者,他認為一個好的良師「應當是一位真誠投入生命的人」,而不是標舉專業能力的人。Paulo  Freire也認為,「批判教育的工作,就是將教育更加接近政治,而政治更加接近教育」。

文章標籤

羊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